技术中心
一例猪瘟、蓝耳、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治疗 | ||
来源:本站 点击数:5190次 更新时间:2014/3/12 | ||
一例猪瘟、蓝耳、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治疗 东莞市喜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技术部:李德如 灯塔门店:祁春华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、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,俗称“猪蓝耳病”,是由猪繁殖与呼 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,临床上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。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热性、溶血性疾病,临床上以贫血、黄疸、 发热、消瘦为特征。三种疾病经常混合一起感染,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,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。本文通过介绍一起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情况,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。 1 发病情况 河源市某猪场,自繁自养200 多头母猪,最近二个月来,猪场生产一直不太稳定,母猪返情率高,便秘,奶水差。哺乳仔猪在产房后期开始咳嗽喘气,死亡率高。保育猪和生长猪采食量降低、发烧,中大猪急性死亡多 。 2 临床症状 产床哺乳仔猪拉稀,嗜睡、打堆、在哺乳中后期开始咳嗽,喘气,死亡率偏高。断奶转到保育舍后,病情更严重,病猪眼周水肿,部份 猪耳朵发紫。母猪和育肥猪发烧、体温40.5℃,便秘,尿液黄染,皮肤发红,眼睛泪斑严重,结膜黄染,毛孔针尖处有出血点,打针后血液凝固不 良(见图一)。
(图一、不同生产阶段猪只发病情况) 3 解剖病变 解剖4头病情严重的猪只,解剖症状整体一致,病理变化为全身淋巴结肿大,发黑,切面周边出血。血液稀溥、颜色变淡 、凝固不良。肝脏肿大、呈黄棕色。肺水肿,间质变宽。肾脏表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,切开可见肾乳头出血。脾脏边缘呈锯齿状,胃内膜充血、有溃疡。肠粘膜和膀胱内壁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,皮下出 血(见图二)。
(图二、发病猪只部份解剖图片) 4 疾病诊断 初诊怀疑为猪瘟、蓝耳、腹红细胞体感染。为了确诊, 选取不同生产阶段的猪只,静脉采血,进行实验室检测,结果显示( 见表1)。 表1 血清学检测结果
报告显示猪场各个生产阶段的猪瘟抗体阳性率仅有50%(5/10),母猪在一个月前刚普免过猪瘟疫苗,但是从 结果来看,抗体还是很不均匀,离散度大,哺乳仔猪没抗体保护,而保育猪又测不出抗体,显然猪瘟抗体不合格。 由于本猪场一直没有打蓝耳苗,且测得的蓝耳抗体离散度很大,判定为蓝耳病感染。另外,抽检伪狂犬野毒抗体全部呈阴性,表明猪场没有 受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。 所抽检的猪只中,附红体全部呈阳性,说明猪只附红细胞体感染严重。 通过流行病学、临床症状、病理解剖、实验室诊断等综合分析,最终诊断为猪瘟、蓝耳和腹红细胞体混合感染。 5、疾病处理 在料里添加阿梅诺、附 红净和强力霉素。选取二栏发病猪试打蓝耳苗(南农高科)1头份/头,观察一个星期后,发现临床症状有所缓解,对全场种猪和断奶前仔猪普免蓝耳苗。对发病猪只和母猪 补打猪瘟脾淋苗(湖南中岸)2头份/头。同时,调整免疫程序,由于商品猪发病时间过早,为此调整商品猪免疫时间。猪瘟由原来的35、 80天免疫改为20、40、70天免疫;仔猪7天免疫蓝耳苗,35天时加强免疫一次;同时加强对栏舍的消毒清洗工作 ,每天一次。 6、处理结果 加药一星期后,育肥猪死亡率逐渐控制住,急性 死亡的猪只基本没有出现。半个月时间左右,猪群好转明显,身上出血点和咳嗽明显减少,粪便和消瘦毛松的情况大为改善。二个月后再回访,猪场趋于稳定,各阶段的猪只都趋于正常。 7、分析与讨论 随着养猪业高度集约化发展,猪群免疫力普遍低下,许多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群中长期存在,以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为特点,使猪体长 期带毒。在临床上以免疫抑制、持续性感染、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为特征,导致疾病长期、持续的存在,难于根除。 当猪只感染猪 瘟或蓝耳后,机体免疫系统受损,产生免疫抑制,以致于免疫疫苗时,无法激活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保护力。当在应激条件下或有病原入侵时,就会继发如附红体等其它疾病的感染,导致疾病恶化,防 控变难。 当疾病发生时,要早诊断,早治疗,及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。对于混合感染,要分清主次,抓住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之间的先 后关系,重点控制原发病。在针对疾病病原防控的同时,还要做好营养的补足和环境的消毒等。 总之,猪场疾病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,在平时的生产中要加强饲 养管理,搞好圈舍内的环境卫生,消除应激因素;在疾病流行区做好主要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免疫,做好定期消毒,补充均衡营养增强猪体抗病力,只有这样,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 减少损失。 | ||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 ||
上一篇:养猪低利润时代更要有效解决生产内部问题 下一篇: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本地猪病流行情况 |